现代社会,金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与金钱息息相关,而金钱也往往和物质紧密联系。不得不说,拜金主义、物质至上的思想侵蚀着社会,见利忘义、利令智昏的人与事也不断发生,横流的物欲正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对此,不少清醒理智的人士展开批评,批判只重物质文明、轻视精神文明的做法。这本是值得肯定的事情,却有些人陷入了矫枉过正,仿佛追求一些物质生活享受都成了罪过,见到有人为金钱奋斗,或是消费大方,拜金、物质、攀比等一系列帽子就扣了上来。在此,我愿为金钱正名,它不是罪恶的代名词。
与其说“金钱如粪土”,不如说“仓廪实而知礼节”。金钱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存的基础,衣食住行皆离不开金钱的身影。有了物质基础,人才有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纵观历史,文化的发展与生产力的进步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表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需求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之后,人类才渐渐脱离了原始社会,建立了道德意识,后来的民主法治等等观念的诞生也都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就个体而言,如果不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取金钱,个人生存都无法保证,更谈何精神境界?
追逐金钱和安逸的物质生活不见得有错,错的是为了金钱不顾一切,迷失自我。哈耶克说,商业是最好的慈善,这或许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认消费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个体为了消费而创造社会财富也是维持社会经济运转的机制之一,而在此过程中,更多的就业机会被创造出来,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会得以改善。有人认为,朋友聚在一起大吃大喝、在游戏中充值付费等等行为是庸俗物质的体现,其实未必。好友聚餐,是对餐饮业的支持,购买游戏,是对文化产业的促进,只要这些行为没有给个人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便也无可厚非。衡量事物应全面观察其影响,而不是仅仅片面地看待事物本身,否则便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金钱本身只是一种工具,不是罪恶的根源,也不是堕落的象征。和物质相比,人心才是更加不稳定而难测的东西,一切与金钱相关的事件,追根溯源,问题都在于人心。同样是家境贫寒,有人选择了十年寒窗,在金榜题名后用知识换取财富,有人选择了白手起家,用经济头脑创造财富,却也有人选择了不学无术、坑蒙拐骗,这其中的差异在于对待金钱的态度和思想。
“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此言非虚。就连千百年前的古人都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心中有了善念,金钱便不会成为魔鬼。在金钱面前保持理智冷静的心态,在追求物质生活时不要忘记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那么对金钱的需求便不会成为无限膨胀的欲望。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