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一>文章详情

享受音乐体验快乐

作者:朱玉芳 2016-03-27

音乐教育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体验音乐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突出情感体验。

一、建构和谐的心理环境,营造情感体验的氛围

教学设计的重要原则是“情境”的创设。音乐教育的情境应是飘荡着快乐音符的氛围,应是点亮学生音乐心灯的氛围,应是激发学生享受音乐之美的氛围……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文本、实物、图片、音响等,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音乐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体验,解读人生,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也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施教者与受教者凭借音乐审美媒介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传统智育和德育的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二、音乐形象的审美特质,激发情感体验的动力

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变量之一就是是否具有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不同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受家庭的影响,有的是羡慕同学,有的认为学音乐轻松,如此等等。可见,学生学习音乐往往受外界影响较大,学习激情起伏也大,具有不稳定性。

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等的影响,学生很难认识到音乐在培养人的创造力、想像力、艺术鉴赏力及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等方面的价值。缺乏这种内因性动机是造成学生没有音乐学习持久动力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凸显音乐作品的审美特质,以优美、鲜明、生动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意识到音乐的乐趣与作用,逐步由有趣学习阶段向志趣学习阶段转化,为情感体验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实现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创设情感体验的载体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师不能再单纯依靠一架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传授知识,可以借助优美的图片、精彩的MTV、生动活泼的CAI课件,甚至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剧场、音乐厅去欣赏丰富多彩的音乐。录音、录像、多媒体等音像资料,这些经过二度甚至三度创作的作品,一般都较好地诠释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能使学生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作出准确的心理反应,从而强化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多媒体课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往往能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又怎能不“情动于中”,又怎能不产生“咏之歌之”的强烈愿望?

四、促进音乐意义的合理建构,形成情感体验的依托

“音乐素养”高的人,就是那些在音乐方面具有良好认知结构的人,他们的音乐知识是完整的,理解是深刻的,领悟是富有个性化的和创造性的。他们不仅有科学的音乐价值定位,而且能把握规范的音乐评判标准,积极地发现音乐之美,欣赏音乐之美,创造音乐之美。音乐学习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构建音乐意义,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最终成为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定期了解学生认知结构,如音乐知识的表征是否准确,记忆是否深刻,理解是否透彻,内容是否丰富,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对新学的知识是否具有很强的同化作用等;然后精心编排内容及教学程序,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积累的音乐知识去评审与体验新的学习内容,并在体验中同化新知,使之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来,从而达到认知结构的完善与发展。

五、实施科学的学习评价,增强情感体验的信心

教师应摒弃用一个标准对待所有学生的“一刀切”的测试办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应试”的内容,体味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这种评价是一种内差异评价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水平,用发展的眼光认真进行评价,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评出成绩,评出信心,形成新的学习动力。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