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感恩似泉
它是昏黑中为你守望的光源,它是彷徨中为你指示的路标,它是寒风中为你保暖的外衣,它是流言中为你抵挡的臂膀。如果善良是一泓清澈的碧水,那么它——感恩就是一汪奔涌的灵泉,时刻为你滋润着生命的繁花。
在这条人流熙动的大道上,三个人沉默地对望着,仿佛连那都市浑浊的空气此刻也发酵出微酸的尴尬。就在刚才,这位衣衫褴褛的人轻轻扶起了那脸上还挂着泪的孩子,可那母亲却不由分说地拎起孩子的手,一脸敌意地瞪视着这可怜的乞丐。这位可怜人的眼睛瞬间黯淡了下去,就连刚刚才燃起的光芒也仿佛被一盆冰水浇灭。可就在这时,那孩子却天使般的笑了,大声地喊出了“谢谢你!”,于是,我惊讶地看着那乞丐干枯无神的眼里再次充满了光芒,满满地地仿佛要溢出来。
那母子快速地离开了,那乞丐也摇摇晃晃地走了,而我却仍立在那儿,品味着那甘美的感恩,感恩于陌生人,即使他们衣着举止不尽人意,但我相信这份感恩的泉水会滋润他们尘封的心。感恩中没有贫富的差距,没有隐藏的机心,有的只是那甜甜的笑容。
在一个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午后,一树丁香灿灿烂烂地纷扬着,香气氤氲飘散着。无数的人在树下走走停停,几个孩子定定地站在树下,贪婪地吮吸着美妙的清香;一位妇人走来,面带微笑地拾起一片掉落的花瓣;接着又有几个学生打打闹闹地在树下停住了脚步……
树仿佛安静地沉睡着,又安静地接纳着这些人。没有人采摘,没有人心存杂念,人们只是在心中感恩,在脸上微笑。树用一树繁花来感恩于天地,人用恬静的配合来感恩于树的美丽与香气,就如泉水无声地流过,一切感恩都是那么浑然天成。
上善若水,清如明镜;感恩似泉,清凉甘美。从古到今的珍珠链串着无数感恩的故事,使得我们的世界缤纷多彩。回首历史,感恩于朋友,就有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意;感恩于自然,就有陆游“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的欣悦。俯察现今,感恩于亲人,就有孝心儿媳李传梅感动鹏城的佳话;感恩于社会,就有比尔.盖茨捐出家产的善举……这样的感恩方式还会永远传承不息。
感恩似泉,你对别人的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感恩似泉,投桃报李的恩德间更会无形地把两人的距离缩近;感恩似泉,在泉水源源不断地流淌中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汇聚起来,用一份份善良让感恩汇聚成江河,最终汇集成一片汪洋。
让我们也学会感恩吧,就像生命离不开水的滋养,我们也离不开感恩的相伴。上善若水,感恩更当如泉,就在于让这个世界在感恩的滋润中变得更加美好吧!
出污泥而染_议论文作文1000字篇二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周敦颐这句词已成经典之谈。莲花从污浊的泥桨里生根,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在水面上焕发着洁白的光彩。它的婀娜赢得了迁客骚人的频频赞许,它的高洁更为文人雅士所青睐。他们赞美它洗去了泥土的污浊不堪,他们赞美它的出而不染,高风亮节,而那泥桨便成了反衬的典型,仿佛那黝黑里藏着的都是值得鄙弃的。
这让我不得不为“污泥”叫冤!
试问,若没有“污泥”,又哪有莲?若没有“污泥”兢兢业业的制造和提供着养料,又何尝有它的艳丽照人?他们是否也曾想过,正是这被人所忽略、甚至被人们所唾弃的泥浆,却用它看似肮脏血液给予了莲花鲜活的生命?!正是这看似卑微充满着污垢的泥土默默的赋予了莲花四射的光芒?!
无奈的是他们忘了,可怜的是莲也忘了,而可悲的是仍有一朵又一朵莲花忘记了“污泥”的恩情!
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导者之一吴广,称王后却将“苟富贵,无相忘”忘的一干二净。他“忘却”了自己的初步成功是百姓拥护、浴血奋战所换取的,竟因怕同乡拿自己从前的事说笑,伤了他所谓的“尊严”,毫不留情地摘掉了他们的头颅,最终起义因失败告终。他的鸿鹄之志到头这是却被自已的“出污泥而不染”扼杀在襁褓之中。这真是一极大的讽刺!
想必台湾民进党的一些代表们也是那“美丽”的莲吧!,民进党大会通过所谓“正常国家决议文”,明目张胆得提出“早日完成台湾正名,制定新宪法,以彰显台湾为主全独立国家”,继续鼓噪要以“台湾”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这实在是很好的诠释了“出污泥而不染的”另一深意。若不如此,他怎要受到全中华儿女的漫骂?若不如此,他怎不懂落叶归根,正因为他们的“不染”带给中国困扰,却同样也因他们的“不染”反衬出人应有的“不忘本”,反衬出污泥而染的高尚!出污泥而不染,用它最表层的高洁“诠释”着最肤浅的“美丽”。他所谓的清高,难道不是人尽皆知的粗俗吗?它所不染的正是一直给予它的一直养育它的恩情,而它所染的却是恶俗卑微的忘本与背叛。
我们应该做到“出污泥而染”,或者说,一个人应该做到“出污泥而染”。这里的“污泥”绝无“肮脏”之意,而恰恰是那个抚育你的父母、教育你的老师、帮助你的朋友,还有永远支持着你的祖国母亲!是那些最神圣的人们!我们要做的就是报答他们,用我们的爱呵护家人,用我们的优异回报老师,用我们的真心对待朋友,用我们的成功报效祖国!
出污泥而染,染出的是温情,染出的是责任,染出的更是一颗炽热的心。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