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三>文章详情

守护生命

作者:李志豪 2012-10-12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共同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知识守护生命”的节目。

这个节目由“潜能“、:团队”、“坚持”、“生命”四部分组成。由奥运冠军和来自灾区的小朋友们一起,通过互动、讲述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将奥运精神和抗灾精神紧密结合,让我们了解了应急避险的知识。

通过观看节目,我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在遇到地震、洪水、雷雨等自然灾害时,不要慌张,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勇敢地面对这些可怕的自然现象,发挥自己的潜能,要坚持到底,要有团对精神,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抵抗灾难。坚定信心,维护和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看完这个有意义的节目,我明白了:爸爸妈妈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呵护我们健康成长,我们自己要珍惜自我,守护自己的生命,学会更多的本领,将来才能回报爸爸妈妈,才能感恩社会,才能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

今天是9月1日,是开学的第一天,晚上6:55,CCTV-2播放了《开学第一课》,为我们的开学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2008年的中国有两件震惊世界的大事,一是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天灾大地震,其次是8月8日北京召开了奥运会。今天的《开学第一课》就围绕着这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讲了很多应急避险的知识和技能,我最喜欢的是第一节——潜能。

首先由班主任王小丫和班长林妙可请出了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举重队的冠军。其中包括了获得奥运首金的陈燮霞和六举五破世界纪录的刘春红,她们认为求生的潜能需要挖掘,也可以培养。来自四川绵阳安县桑枣中学的24名同学就具备了这种培养出来的求生潜能——在地震时,她们在1分36秒内全校2200多名学生全部安全撤离到操场上,无一人受伤。我觉得潜能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力,而中国举重队的运动员们就具备了这种潜能——他们在比赛的那一瞬间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使他们成为了奥运会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开学第一课》里有知识可以学习,有快乐可以分享,还有优美的歌可以欣赏,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上这样的课。

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全国的少年儿童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

上课铃响了。这节课是由王小丫和奥运女孩林妙可主持的。在这节课中,还请来了四川桑枣中学的二十位同学和八位奥运会冠军。他们表演了一场逃生大比拼。获胜的自然是桑枣中学的同学们。在这次四川“5.12”大地震中,桑枣中学的同学无一人受伤。在剧烈的摇晃下,桑枣中学2200多名同学仅仅用了1分36秒,就全部撤离到操场。他们能创造奇迹是因为在学校学到的逃生知识和技能。是知识帮他们创造了生命力的奇迹。

第二节课,我从一个14岁的小女孩身上学会了坚持。当她坠落到40多米深的“天坑”时,她没有放弃,怀着对生命的渴望,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她成功的解救了自己。是坚持给了她生命力的希望。

从这些英雄的身上,我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我也学会了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有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

昨天晚上,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的节目,这是一个寓教以乐的节目,看后让人深受教育和启发。

这是一个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教育课,先后由“潜能”、“团队”、“坚持”、“生命”四个部分组成,用文川大地震的历险与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结合在一起,讲述的故事非常感动人心,逃生十大黄金法则生动地向我们讲述应急避险的方法与技巧,让人受到一次心灵深处的振憾!让人懂得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的道理,具有很好的警世作用!

天灾人祸是无法预计的,好象地震、洪水、火灾、台风、冰雪等灾害有时会来得很突然,很意外,没有科学的知识去防患,往往会死去很多人。因此我们在平时就要学会逃生的方法,掌握一些避难的技能,同时要警钟常鸣,时刻注意安全,用知识来守护生命。桑枣中学二千多名学生能安全撤离就是平时训练有素的结果,表明了平时有训练,到时心不慌。

自然灾害经常会发生,这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思想上保持警觉,发挥自己的潜能作用,坚持认真掌握应急避险的方法,努力提高抗灾自救的团队能力,倍加珍爱自己的生命,就一定能健康成长,人生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9月1日,是我们学生开学的日子。老师要求我们晚上6点55分准时收看CCTV-2《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这是一节给全国2.2亿中小学生共同上的一节课。我早早的写完作业,坐在电视机前等候,节目在抗震小英雄林浩和奥运会女孩林妙可的歌声中正式开始了。这是一堂生动又特殊的安全公益教育课,由“潜能”、“团队”、“坚持”、“生命”四节课完美结合,奥运冠军和来自灾区的孩子们一起,通过游戏、讲述等形式,将奥运精神和抗灾精神紧密结合,通过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知识教育,教会我们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让我们认识到在各种灾难面前不惧怕,发挥潜能自救,不抛弃不放弃,用知识守护生命,才会有生命的奇迹。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