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三月,神州大地都会掀起一股“学雷锋”的热潮,从1963年开始,经久不歇。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没有疆场杀敌,抗洪抢险,火场救人的壮举,为何能被上至国家的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的怀念?为何能从中国走向世界?一心向善,一身正气,清白做人,认真做事,而且是认真做每一件小事,脚踏实地,以礼佛之心做每件小事,从中却反映出了一个普通人的伟大情怀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雷锋,就是去学这些。
雷锋,1962年因公殉职了。一个雷锋倒下,千万个雷锋在成长。看看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雷锋的榜样。今天,我来推荐的,是我们“寻访最美育华人”系列的第一人。他,其貌不扬,普通个儿,嗓门洪亮,一双挑刺的眼睛,仿佛时时在提醒着自己,工作是否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一丝不苟,严于律己,是他的风格,他的工作品质。早晨六点至晚上十一点,是他和他的团队的标准工作时间。他们工作的场所,任何时候都能经得起任何人的检查。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猜到我介绍的这位了。对,他就是校长助理余小华老师,这个团队,就是生活处。嘘寒问暖,一年复一年,每天重复着检查内务、打扫卫生、防范事故、提供帮助、督促就寝、深夜查房、联系家长、沟通心理、送医救诊,每日记录琐碎的事情。一干就是14年。没有所谓的轰轰烈烈,没有英勇壮举,但照样造就了伟大。我们的生活处,是杭州市群体师德创优集体,杭州市青年文明号。在上个月,也就是4月29日,杭州市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表彰包括余老师在内的299位各行各业的先进,他们是三年一届评审出来的杭州市劳动模范。这是余小华老师的光荣,生活处的光荣,育华学校的光荣。这也再次证明,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
仔细梳理余老师以及生活处的事迹,至少有以下几点可以总结:
第一,耐得住寂寞和单调,不急功近利,不做花拳绣腿式的表面文章。中国传统艺术品景泰蓝,大家可能知道,但一件成品的景泰蓝,要经过无数的流程和繁杂的工艺才能制成,光鲜的艺术品的背后,是枯燥和单调;永葆艺术魅力的背后,也仍然是枯燥和单调;来不得投机取巧,来不得偷工减料。
第二,把小事做极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匠精神”。造“小米”的雷军说:工匠精神就是看不到的地方也做极致。为什么生活处的工作经得起检查,2002年至今无重大安全事故。因为他们在“看不到的地方也做极致”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造就了工作的品质。
第三,内心强大,有一种信仰追求。那就是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服务。他们常常自找麻烦,增加服务内容,从图书进寝室,设置健身区域、娱乐区域,到提供文明伞、吹风机,近年来还每天登记同学们的身体状况,件件做得漂亮,做得有效。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说的就是这个。
如今的中国,缺少的似乎正是以上三点。粗制滥造,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似乎成了时代病了。此外,在城市建设方面,拉链路、短命建筑层出不穷;在出版发行方面,居然还有将“蒋介石”译成“常凯申”的笑话,甚至在学术界,也屡有试验造假、专著抄袭、论文挂名的丑闻。最近看到一则消息,说美国爱荷华大学有名中国学生找人代考被抓,遭大学约谈开除,恐将遭遣返。无丝毫对知识的敬畏,对学业的执着和对自己的负责。和上述种种丑陋相比,劳模的余老师,先进的生活处显得无比的伟岸啊!
今天隆重推出余老师和生活处,就是想我们的每一位教工,每一位同学,能珍惜今天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像古代工匠“不疯魔,不成活”那样,去对待每一件小事,每一道小题,把它们做好,做极致了。劳模和学霸,无不从“一”起学,从小做起的!切不可小事不屑做,大事做不到,轰轰烈烈遇不着,等闲白了少年头哦!
最后,让我们向杭州市劳动模范余小华老师学习,向优秀集体生活处致敬!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