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三>文章详情

土炕的文章

作者:赵桢石 2017-09-28

住窑的人都睡土炕,进窑门右边就是大炕,一边靠右边窑帮,一边靠山墙,山墙上有一高一低两个窗子,高窗只装窗扇,冬掩以保温,夏开以通风。低窗正对炕的中线,高出炕沿半人高,也装有窗扇,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农家娃就爬在窗台上写字学习,妇女就在窗下做针线。

土炕有两种:一种是搭泥炕,一种是基子炕。搭泥炕费工,难度大,但耐火,平整,不裂缝,不漏烟。要盘好炕,关键要和好泥,像和面一样,要和匀,醒好,渣(铡成一寸左右的麦草)要不多不少:多了火一猛,炕面子就会折掉,少了不能承重,容易塌。其次,要抹好,看似粗活,力气活,里面学问可不少,讲究两平、两快。一平是填炕仓的土要平,二是炕面子要平,做不到两平炕面子薄厚不匀,散热不均。两快是上泥快、接茬快。盘炕多在三伏天、泥醒得好,“一片稀泥赛胶粘”因为天热,泥上得慢干湿不一,炕面子就不成一个整体,抹不快,接茬处就会断裂。抹泥的人多是把式,能掌握好厚度,太厚则费柴禾烧不热,太薄则容易热,也容易凉,弄不好会塌掉,塌掉炕可是很没面子的事。所以出不了大力,做不惯泥水活,就睡不上好炕。村里有个老大妈七十多了还抱怨她这辈子没睡上好炕。她家炕不是烧铺盖就是炕不热,原因是丈夫懒而拙。

炕面子抹好后,大水一撤,就得捶炕,用平顶锤子或扁担,一天一回,直至炕面子泛白就行了。再过十多天,就可以挖出炕仓里的土,往炕上撒一层麦秸,烧大火出水。水气蒸发到麦秸里,直至干透为至。泥基子炕是先在户外晒好泥坯,再用泥坯拼成炕面子即可,简单省力,但不耐固。身胖体重的来客不小心坐塌了别人家炕时有耳闻。小说《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家轩和吴氏新婚燕尔搞塌了炕,敢情不是夸张。

炕上多铺草席,席上是黑砂毡或羊毛毡,把炕的温度调节得很适宜。但这土炕在漫长的冬夜热到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新媳妇进门三大件:烧炕、擀面、做针线。直奔衣食住行的人生主题。烧炕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谁家新媳妇进门不烧一两床铺盖。冬季炕尤其难烧,没点技术,前半夜炒豆子,后半夜筛糠是常事,惑于黎明瞌睡,怵于屋外严寒,让谁半夜去烧炕都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善烧炕者要利用炕灰,边烧边捶,并用灰把火星捂好,再煨点麦秸,炕不热不冷,越睡越热。因为睡个热炕冬季尤其不容易。所以,冬季来客,早上问候则曰“睡好了没有?”。

冬季暖窑热炕是农民的好朋友。大雪封了路,活路停了,关门闭窗,囤里有粮,兜里有钱,觉得心安;不偷不抢,不贪不占,不觉胆寒。明春的麦子在地里睡大觉,劳作了一年的男人也要放松了筋骨消除疲累,女人在做针线,长长的线扯了半炕,孩子闲不住,在炕上翻跟头,男人扯起无忧无虑的鼾声。

除了大忙季节,庄汉人的大部分日子就全给这土炕了。平时吃饭就上炕,盘腿而坐;有了大事,诸如婚丧嫁娶,老年人往炕头一坐,咬着老长的旱烟锅,发号施令,这上炕头代表着权威,代表着辈分和尊贵,平时是掌柜的坐,来客人了客人坐。过去农村电视少,冬三个月,串门子,谝干传就是农村传统的娱乐和社交。对劲的找对劲的,合脾气的找合脾气的,脱鞋上炕,用被子捂了腿脚。或打扑克,或山南海北的聊,谈政策,说古今,论人事,说着说着到了饭时,下炕穿鞋道别,这炕就成了交友会客之所了;农村的妇女生孩子,撤去炕席和铺盖,倒上白碱土,农家的孩子就呱呱地降生在土里,这土炕就成了延续香火传宗接代之所了。生在土里,长在土里,所以就叫土生土长。老年人讲究入土为安,农民自称“土庄汉”,城里人讥农民为“土包子”,但离开这黄土,人怎么能生存?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