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我走过路,还是路正走着我。究竟是我选择了人生,还是时光的洪流主宰着我。 这个世界,究竟有什么是永久的,又有什么是值得认真的呢?既然什么都会落叶归根,随风而逝,这条路还是我自己走罢。青春是苦闷的,孤独是青春的通病。我们都是生于深海的鱼族,若不自燃,便只有漆黑一片。所以我重视我自己,我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很好。但这并不代表我不愿与世界建立联系,只是在更多事情上我选择独立和坚强。我不是那种从小对所有事情战战兢兢,然后长大之后就变成对所有人漠不关心的人,我没有经历过什么支离破碎和人情世故的事情,我的家庭完整,铸造了我完整的性格。我的爸爸妈妈教导我的方式很民主,我可以选择听他们的话也可以不,他们不会强制我做什么,或者用“我是为你好”以亲情的名义来束缚住我。我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我有广袤的天空容我练习飞翔,我有自己的世界容我沉淀,无所依偎,无所牵挂。世界不大,一间小小的阁楼,一扇朝北的窗,让我望见星斗。 我自己成为怎样的人,都是源于我选择的路。经历是一种路,不同的想法是一种路。相比热闹,我更习惯孤独。相比几个女生结伴挽着手回家,我多是沉默地走开,安静地望着同样孤独地燃烧着的夕阳,欲罢不休地染红了半边天空,创造出一种朦胧暧昧的气氛,我多是执着于这个。路边春寒乍暖傲骨的小花,在地上铺成了一小块公主的红毯,我就不厌其烦地和它们对话。有时候,我徘徊在一条小径上,想到了很多浪漫的事情。年少的心既然是孤独与惆怅的,要治愈它关键是要有人与你有心的交流。于是乎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会有个自己最好的伴儿,这个伴儿就像一个日记本,什么都愿意倾听和收藏,你记录的点点滴滴都会有回声。偶尔我想如果我没有从小到大就闷在家里看电影,我的交际能力就不会这么差,不过究竟会发展成怎样,那就得问平行世界里的我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走的是这样的一种成长之路,沿途会有忽然不知所踪的云,但也会有温暾暾的阳光。我什么都不缺,我还要感谢我的这一条路,因为它让我找到了我一辈子的热爱。我有过寂寞难耐的生活,却有一股力量形成了我生活中温柔的部分,每当厌倦的情绪来临,就会有一阵风为我解脱。 可是热闹和孤独我究竟更喜欢哪一个呢? 每每我翻动着记忆匣子里的旧故事,整理一摞时光的痕迹时,仿佛我的童年和少年是黑与白一样分明,为什么小的时候那条悠悠的童年之路是有着朋友的结伴呢? 我笑了,小的时候我真是一个活脱脱的野孩子呢。在小区里呼风唤雨一群“小啰啰”,自己手里攥着妈妈给的五块十块钱像个小霸王吆喝着“跟我走!”领着他们踏过石板路,穿过花丛和蚊虫,路过被绕满紫丁香藤的小亭子,踩着硌脚的石头路,到达屯满零食的小店。就是这条小路,我在上面来来回回地走过了我所有的童年,随着我的长大,欢声和笑语都被收藏进了年迈的土壤里。我爬过树,滚过雪地,拖过树枝,口袋里揣过脏兮兮的小石子,折下过花花草草碾碎了揉成一团当做食物,这些鲜活的画面都离不开那条不起眼的小路。 到再大一点,上了小学,学校后面的那个小区和几条街道是我除了学校走过最多的地方。那里有一片荒废的土地和土坡,房屋已经拆迁了,只留下几座农舍,土地都干的裂了,像老人脸上的皱纹。那里面我们探过险,走了很远很深的地方,爬过几米高的土坡再滑下来,踩过泥巴和泥潭,就是那几条不起眼的路每次我都是灰头土脸地离开,却往心里装进了无法离开的记忆。我哭过,闹过,吵过,和同学翻脸过,自作多情过,我时不时地就感觉被冷落,我就会孤独地离开他们,漫无目的地瞎逛,走到一棵树面前,我都委屈地要死,突然心很凉,觉得自己可有可无,多愁善感地一步一回头,希望有人发现自己,找过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奇妙地发现,长大后的自己有着小时候自己的影子。小时候心里总住着一个男孩子,语与其做着妈妈的乖乖女,不如选择在小区里“不服管教”地野来野去,长大后内心仍然洒脱自由,向往无拘无束,叛逆放纵,只是收敛于表面,心中早已燃起荒唐天真,是大人们不能触及的光与热。而那个敏感脆弱的小女孩住在世界的那一端,懂事了之后自然不会把自己认为得卑微进尘埃,但是那种柔软的触觉便一直粘在了我身上。 时隐时现的孤独感和骨子里架空的强大的勇气一直交织着我,从我小时候选择在小区里疯玩,从我选择敏感地感觉自己被遗忘而任性地走开,我似乎一直在这条路上,不知不觉走了十多年。路过高山,路过湖泊,路过森林,路过沙漠,路过人们的城堡和花园,路过幸福,路过痛苦,路过孩子的温暖和眼泪,路过生命中漫无止境的寒冷和孤独。连我自己都不愿承认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从小到大似乎都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究竟是我选择了人生,还是时光的洪流主宰了我,已经不重要了。青春对我来说,与其是狼狈,仿徨,矛盾,躁动,孤独,不如说它是“初心不变”吧。 这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这是一条黑与白的时光轴,步履蹒跚,却让我看到远方。远方除了遥远,还有在青春里远行的自己。更远的地方,更加璀璨,远方的幸福,是多少梦想……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