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战争中,英国人只会赢一次会战,就是最后那一次。”这句话在二战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尤其是在北非,意大利的战役。
这一切都拜希特勒的两个所赐:先是少数德军在突尼斯阻击了大量盟军部队,希特勒便向突尼斯大量增援,后一次是在意大利,剧情一模一样。
这看似很合理,实际上结果很悲惨。北非的几十万人要么战死,要么被俘,致使防守意大利的部队严重不足。意大利的少量守军仍依靠凯塞林的精妙部署撑了不少时日,希特勒便把原本防守南欧的大量军队送进意大利,后来全军覆盖,南欧却实在无兵可防,让盟军得以长驱直入。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南欧全是山地,地形险恶,易守难攻,远比意大利适合阻击盟军。
明显希特勒在做时,太过草率而没有深入思考,仅仅停留在表面。就像一开始的北面战局一样,分配给隆美尔的资源太少,完全不能与隆美尔的才华成正比。这与当时的情况也有关,意大利在北非、东非可谓一溃千里,这真不是虚数,你看看从埃及到突尼斯有多远。希特勒本来就想着挡住英军即可,但隆美尔的将才远不止于此啊!用如此渺小的兵力取得了完全不成正比的成就!他最后离亚历山大港,仅有七十里而已!但没有办法,此时他仅有几十辆堪用的坦克,为了克服一个突然出现,不在计划之内的据点,消耗了太多的兵力,最终功败垂成。倘使希特勒多提供一些装甲部队,说不定历史就被改写了。
后来的北非也是这样,德军依靠勇敢、灵活、坚决的战术性反击,严重阻碍了盟军的前进。但谁都知道,盟军拥有不可逆转的资源优势,貌似盟军被暂时阻碍,但死守北非绝非长远之计。在意大利亦是如此。而在南欧险恶的山地,才可能成功地挡住盟军并使自身兵力消耗降到最低。显然希特勒只看到情况的表面,受自己高兴的心情和对硬性防守的偏执影响,草率做出。
但我们都知道,每一个都会对未来产生巨大影响,更别提这些足可改变历史的。虽然作为一个和平爱好者,和反法西斯主义者,对于希特勒做出这些愚蠢的,我表示十分高兴,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做时应谨小慎微,不应为表像所迷惑,而是根据分析推理后的实际情况和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做出合理的。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